近日,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场会暨海淀区推进“教联体”育人新模式研讨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。会议由北京市教委主办,北京教科院、海淀区教委承办。
研讨会上,海淀区首批8所教联体协同育人实验校揭牌,其中就有北京市第十九中学。
赋能父母,协同育人
北京市第十九中学“父母成长学院”打造家校社共育新生态
作为海淀区首批“教联体协同育人实验校”,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以2024年5月成立的“父母成长学院”为核心平台,积极响应国家“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协同育人”的法律要求,致力于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理念滞后、沟通断层、协同低效等痛点,构建“校家社”协同育人生态圈。
一、核心理念:破壁赋能,双核驱动
学校创新提出“双核驱动”育人理念:
(一)教育赋能
通过系统化课程(如“父母自我成长课程”)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,结合“听父母讲过去的故事”等活动,让家长的知识经验滋养学生成长。
(二)破壁共育
打破校家社边界,建立“需求对接-资源共享-协同行动”机制。通过三级家长会达成共识,整合家长智力、体力、职业资源(如家长分享励志故事、参与“护学岗”、“科创辅导”),形成“1+1+1>3”的协同效应。
二、特色课程:四维矩阵,精准服务
“父母成长学院”构建了功能清晰的四维课程体系,助力家长角色转变:
(一)父母成长课
打造“高校专家+一线教师+跨界导师”团队,提供通识主题课(沟通、动力、方法、青春期)、家长沙龙及学段定制专题课。线上线下结合,每年活动超48场,参与超5600人次;“家长云课堂”45堂精品课学习超6800次。
(二)亲子共融课
推动家庭从“旁观”到“深度共融”。设立“亲子共读经典”项目、重要节日亲子活动(如“冬至饺子盛宴”、端午包粽子)、学生主导的“创新演讲比赛”及获奖科普剧《父子超人》学习,让家长走进孩子世界。
(三)亲子沟通课
线上线下结合,教授“非暴力沟通”等技巧,强调建立有温度、尊重、有能量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基础。
(四)问题解决课
组建跨领域“教育问题解决督导团”,聚焦“实践实用实效”,针对性解决如手机成瘾、生涯规划等难题,专家沙龙场场爆满。
三、资源整合:动态共享,长效保障
1.建立“协同育人专项经费”。
2.实施“专家轮岗制”,确保专业支持常态化。
3.梳理并动态共享校内外资源清单。
4.构建多元评价体系(家长、学校、第三方评估),确保育人实效。
四、未来展望:深化协同,智慧赋能
依托“教联体实验校”平台,学校将进一步:
1.深化与区域内高校、院所、企业、社区等的常态化合作。
2.打造“父母成长课”、“亲子沟通课”等微课程,逐步打造品牌。
3.建设“校内导师+校外专家”混合团队。
4.探索利用AI技术生成家庭“教育需求画像”,提供精准推送服务。
北京市第十九中学“父母成长学院”的实践,正努力将家庭变为教育的“延伸教室”,将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的“活教材”。作为“教联体协同育人实验校”,学校将持续探索“数字化赋能+专业化支撑+社会化参与”的新模式,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编辑 | 京教君
内容来源 |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
微信又改版啦
为了让「京城教育圈」出现在您的时间线
星标一下★为了更好的我们
欢迎 | 扫码加入
京教圈学习交流群
走之前记得点个“心心”哟
泰禾优配-泰禾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网址-网络在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